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聚焦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智能制造:推进中国智造:企业应将强基落到实处 -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 2025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5-6-25
分享到:
智能制造:推进中国智造:企业应将强基落到实处 -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 2025

导读:

  德国工业4.0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基于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技术和关键智能设备为一体的智造车间/智能工厂,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商业价值,重塑德国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战略目标是全面推进基于智能化的物理和数字的融合发展,促使全球工业制造领域实现智能转型,以此重构全球工业价值体系,继续引领工业经济发展潮流。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智能制造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主攻方向,力争用十年时间推动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实施路线图;以此全面促使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进而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制造业基础仍较薄弱

  《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明确规定,“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接下来,该是我国广大企业面对这个难度目标,全方位审视自身基础条件是否已经具备,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效推进强基的时候了。

  应该说,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推进“中国智造”的基础条件并不扎实、完备,中外企业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占有99%企业数量,60%经济总量和50%税收来源的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它们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例如,经实践验证能有效支撑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又历经科技部863计划-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家发改委企业信息化建设三大战略推进的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截至2015年2月,全国3万多个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结果显示,处于起步建设和单项应用这个两化融合初级阶段的企业比例仍达82%,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评估数量的增加,这个比例还会继续上升。

  又例如,企业核心技术缺失,共性技术不足,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效管理,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和信息集成平台远未完全建立,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也未全面深入优化重组;车间自动化水平不,全国现仍有600多万台各类普通机床用于产品零部件加工,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仅为30%;车间生产组织和设备工艺平面布局不尽合理,物流不畅,效率不。

  统计数据还显示,2013年我国共进口集成电路产品2313亿美元,进口总额过原油,成为我国大进口商品;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5.6万台,但其中4万台销量则来自海外供应商;2014年1-9月,我国金切机床产量数控化率仅为29.7%,不及德国、日本70%的水平。这些数据都清楚表明现阶段我国电子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智能设备远不能满足“中国智造”的发展需求。

  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在“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也明确指出,“在产业发展所处阶段方面,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强基的理念与关键点

  毫无疑问,凡事都要先行强基,推进“中国智造”也不例外。尽管以往的几十年,我国广大企业一直都在努力强基,但通过两化融合评估,与先进企业对标分析,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相比,我国制造业基础仍较薄弱,还有很大的强基空间。事实上,以上种种问题对推进“中国智造”而言都属基础范畴,也都只有通过强基,才能改变现状,没有捷径可走。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广大企业能否全面、自觉地提升强基意识,能否理性制定强基目标及实施路线图,特别是能否耐得住性子将各项强基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从而为推进“中国智造”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这将考验每个企业者的战略智慧及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关于企业强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在思想认识上,企业推进“中国智造”,一定要立足于智能工厂建设方向,既要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也要并行建立与之紧密关联的智能研发、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系统,打通企业及产业链数据壁垒,并使之深度融合,全面发展。同时,企业不能简单的认为“中国智造”就是互联网+车间智能化,也不能过于强调加工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更不能忽视与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紧密相关的企业信息物理系统的建设和企业业务体系的优化重组问题。

  在人才培养上,企业应全面推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对中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应持续开展包括智能制造专题在内的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受训人员的业绩、奖惩和发展实行联动管理,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在推进方法上,企业应以全面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继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分类制定“2.0企业补课,3.0企业普及和4.0企业示范(即建设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工厂)的总体规划”,积极宣传贯彻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全面深化应用战略-模式-流程理念和ERP系统,所有这些都应作为支撑体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在系统建设上,企业除了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工业软件、加工设备和测控装置为一体的企业信息物理系统,加强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以外,还要并行建立以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为核心的,面向企业及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

  在设备改造上,企业既要新增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新型传感器等关键智能设备,也要并行改造升级现有各类普通机床和生产线的数控功能、数控化率和联网率,还要并行优化调整产品制造工艺和车间设备工艺平面布局。

  在资金投入上,企业一定要打破以往重硬轻软的惯性思维,应大幅增加研究、咨询、培训、规划、实施、监理和售后服务等软性方面的资金预算。

  除了企业需要强基,社会相关跨界机构也要并行加快强基步伐,建立效的政、产、学、研、用跨界融合发展机制,并行推进《中国制造2025》。

  一是设定智能制造目标,分解并设定基于行业特征、生产类型、企业差别且是明确量化的智造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目标、专项考核指标及具体要求。

  二是坚持标准规范先行,研究并制定两化深度融合、智造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认证等标准规范体系。

  三是加强工业基础研发,掌握并研发一批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感知获取与识别、智能控制与导航和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和关键智能设备。

  四是加快工业软件研发,建立先进而完整的软件研发体系、业务与软件功能架构和知识库。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以容量、带宽、存储与数据处理为特征的通信基础设施功能更强,更具可靠性。

  六是创新政府项目管理,建立第三方项目评价机制,切实完善各类重大专项/科研课题的预研、规划、立项、评审、检查和验收体系。

  我们相信通过全方位的、扎扎实实的企业强基和跨界融合发展,到2025年,我国广大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水平均有显著提升;十大重点领域将分类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性和完整性,且可示范的智造车间/智能工厂;同时还将建成若干既体现先进智造水平,又把产品和服务大量销往海外,还能并行输出标准、技术和资本,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到那时,中国也将顺利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作者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金达仁)

上一条 上一条:中车:中车拟参与美国铁城轨招标项目 - 中车 铁